


本報訊 (趙越 李鎣吉) 連日來,通榆鎮(zhèn)堅持“宣傳先行、教育引導”,創(chuàng)新宣傳形式、拓寬覆蓋范圍、深化內容實效,以立體化宣傳矩陣推動秸稈禁燒政策入腦入心,為實現“零火點”目標奠定堅實思想基礎。
“接地氣”宣講,政策入戶“零距離”。鎮(zhèn)村(社區(qū))干部、網格員、黨員志愿者組成28支“禁燒宣傳小分隊”,以村(社區(qū))為單位開展“敲門行動”。隊員們攜帶《秸稈禁燒告知書》《生態(tài)保護手冊》走進農戶家中,用方言土語解讀焚燒秸稈的法律后果與環(huán)境污染危害,結合本地曾因焚燒引發(fā)火災的案例現身說法,讓群眾直觀感受風險。同時,在田間地頭設立“流動宣傳站”,針對秋收后農戶實際需求,同步講解秸稈粉碎還田、打捆回收等資源化利用技術,現場演示秸稈堆肥操作方法,將“禁燒”與“利農”結合,打消群眾顧慮。
全覆蓋宣傳,聲音遍布每個角落。運用線上線下宣傳載體,構建“無死角”傳播網絡。線上依托鎮(zhèn)微信公眾號、村(社區(qū))微信群每日推送禁燒政策、氣象預警及典型案例,制作《秸稈禁燒小課堂》短視頻,通過情景短劇形式普及“焚燒秸稈違法”“綜合利用增收”等知識,累計轉發(fā)量超5000次;線下在集鎮(zhèn)主干道、村(社區(qū))口宣傳欄、田間路口懸掛宣傳橫幅60余條,張貼海報300余張,利用各村(社區(qū))“大喇叭”在早中晚村民集中時段循環(huán)播放禁燒通告,讓禁燒聲音“村村響、戶戶知”。
“沉浸式”引導,互動體驗“入腦入心”。創(chuàng)新宣傳方式,讓禁燒教育從“被動聽”變?yōu)?ldquo;主動學”。在鎮(zhèn)文化廣場舉辦“秸稈禁燒主題宣傳日”活動,設置知識問答區(qū)、案例展示區(qū)與技術咨詢區(qū),采取“答對有獎”方式吸引群眾參與,發(fā)放印有禁燒標語的環(huán)保袋、圍裙等實用物品200余份;用圖片對比焚燒前后空氣質量變化,用數據說明秸稈還田對土壤肥力的提升作用,現場解答群眾關于秸稈處理的疑問。組織中小學生開展“禁燒小衛(wèi)士”繪畫比賽,讓孩子帶動家庭,形成“教育一個學生、影響一個家庭、帶動一個村組”的良性互動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