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 劉琪
臨近傍晚,縣城寶豐國際商博城門前的西園路上就熱鬧起來。紅色的遮陽棚下,不銹鋼餐臺被擦得锃亮,剛出鍋的蒜泥龍蝦泛著油光,清蒸石斑魚的鮮香混著東坡肉的醇厚香氣,引得路人不由得放慢腳步。
隨著我縣餐飲消費新模式的興起,越來越多酒店餐館把后廚搬到街頭,讓大廚的手藝走出大堂,成了市民家門口的“美味補給站”,聚集了濃濃的煙火氣。為了讓更多人嘗到這份美味,商家們還玩起了“線上+線下”的新花樣。大廚現(xiàn)場顛勺時,手機支架支在一旁直播,鏡頭里翻騰的食材、撲鼻的香氣,讓屏幕那頭的網(wǎng)友紛紛留言“求地址”;線上提前預(yù)告當日菜品,不少居民組團來采購,線上熱度成了線下消費的“助推器”。
“師傅,來份豬頭肉,再打包一份龍蝦!”市民王洪提著環(huán)保袋,熟稔地跟攤主打招呼。他手里的袋子已經(jīng)裝了兩樣菜,“上次買的東坡肉,家里老人孩子都愛吃,今天特意早點來,免得排隊太久。”說話間,攤位前已排起十來人的隊伍,大家踮腳看著臺上的菜品,時不時和同伴討論著“今天的石斑魚真新鮮”,掃碼支付的提示音此起彼伏,煙火氣里透著滿滿的生活勁兒。
這場“街頭盛宴”的背后,是餐飲商家的思路轉(zhuǎn)變。以往動輒上百元的酒店招牌菜,如今以“小份裝”的形式亮相,價格也降下了“身段”。“我們就是要讓高端菜‘放下架子’,大菜拆小份,高價變親民。”某酒樓負責(zé)人笑著說,自6月23日開始外擺,每天營業(yè)額穩(wěn)定在五六千元,像這份清蒸石斑魚,小份賣比堂食便宜不少,既讓消費者得到實惠,也為我們酒店辟出了一條新路子。
從酒店餐桌到街頭攤位,變的是售賣場景,不變的是對品質(zhì)的追求。這場“大菜小做、貴菜廉賣”的嘗試,不僅讓尋常百姓的餐桌多了幾分精致,更讓縣城的煙火氣里,涌動著消費創(chuàng)新的新活力。 (本條新聞版權(quán)歸濱海日報所有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