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,日本亚洲国产999,精品国产拍国产天天人,亚洲人AV在线播放不卡

    <legend id="4b6as"></legend>
      <legend id="4b6as"></legend>
      <sup id="4b6as"></sup>
      2022年濱??h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意見
      2022-04-19 07:20   瀏覽人次:
        小麥赤霉病是典型的氣候型病害,可防不可治,一但發(fā)病,將會造成嚴重減產、降質。因此,只有抓住防治適期積極開展預防,才能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危害。小麥是我縣最主要的夏糧作物,抓好赤霉病防控,對穩(wěn)定我縣糧食生產、提高小麥品質、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。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,認真履行中央關于糧食安全“黨政同責”的歷史責任,立足赤霉病大流行,積極主動做好小麥赤霉病防控的組織和技術宣傳指導,把以赤霉病為主的小麥穗期病蟲害防控總體戰(zhàn)作為當前“三農”工作的重點來抓。
        充分認清小麥赤霉病防控面臨的嚴峻形勢
        根據(jù)全國農技中心和省、市植保站的預測,結合縣植保部門近期調查并綜合分析,預計今年我縣小麥赤霉病將呈偏重大流行的態(tài)勢。
        一是赤霉病菌源充足。我縣小麥種植主要以旋耕麥為主,土壤表面裸露的稻樁、玉米稈等赤霉病菌寄主多,尤其是連年秸稈還田,導致田間菌源量逐年上升。據(jù)3月底至4月初調查,我縣稻樁子囊殼枝帶菌率為6.55%,是特大發(fā)生的2012年的7.28倍。隨著時間推移和氣溫回升,子囊殼將逐漸發(fā)育成熟,釋放大量的子囊孢子,具備大流行的菌源量。
        二是現(xiàn)有品種不抗病。我縣種植的小麥品種較多,以淮麥系列、徐麥系列、寧麥系列、鎮(zhèn)麥系列等小麥品種為主,這些主栽品種大多為易感品種,部分地區(qū)種植的鎮(zhèn)麥、寧麥系列雖對赤霉病有一定的抗性,但大發(fā)生年份仍然表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發(fā)病。
        三是易感病生育期長。我縣小麥品種繁多、茬口多樣,導致騰茬時間不一,秋播期拉得長,小麥生育期參差不齊,導致整個抽穗揚花期拉長。早的田塊在4月中旬進入齊穗期,大面積齊穗期在4月23日至28日,遲的將拖到4月底、5月初,全縣易感病時間幅度超過20天,增加了與高溫高濕天氣的吻合度,加大了發(fā)病概率。生育期越遲,后期氣溫越高,赤霉病大流行的風險越大。
        四是氣候條件適宜。小麥感病品種揚花期只要遇到1-2天日均溫20℃以上暖陰雨(或霧露)天氣,即可造成赤霉病大流行。3月份以來土壤墑情一直較好,4月中上旬的降雨,有利于田間子囊殼、子囊孢子的形成。根據(jù)氣象部門預報,4月23日至25日、4月29日至5月上旬有階段性降雨過程,部分雨日最低氣溫20℃以上,溫暖多雨(高濕)天氣與我縣小麥揚花期吻合度高,極易造成赤霉病大流行。
        切實抓好防控關鍵技術落實
        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樹立“科學植保、公共植保、綠色植?!崩砟?,圍繞“有效控害、降低毒素”的目標,堅持“主動出擊、積極預防”的防控策略,大力推行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和群防群治,努力實現(xiàn)專業(yè)化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比例60%以上,將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%以內的目標,確保打勝小麥穗期病蟲害防控硬仗。具體要抓好以下關鍵技術:
        一是適期用藥,主動防控。小麥齊穗見花,主動用藥進行第一次預防,是防控小麥赤霉病成功與否的關鍵。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,把準防控適期,做到“揚花一塊、用藥一塊”,確保一次用藥全覆蓋。小麥齊穗揚花期間,如果有連續(xù)的降雨天氣,可在雨前齊穗期突擊用藥,防止降雨錯失防控適期,第一次用藥后5-7天再用第二次藥。
        二是優(yōu)選藥種,用足劑量。要圍繞農藥減量的要求,大力推廣高效、低用量、低風險農藥產品,最大限度地減少單位面積農藥用量,降低赤霉病菌毒素殘留,推廣應用氰烯·戊唑醇、丙硫菌唑·戊唑醇和戊唑·咪鮮胺等對赤霉病防效好的藥種,有條件的地區(qū)和農戶,示范應用氟唑菌酰羥胺,用足劑量,慎用吡唑醚菌酯、嘧菌酯等刺激毒素產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,不使用多菌靈、甲基硫菌靈及其復配劑??茖W合理輪換、混配用藥,延緩抗性產生,提高防病效果。
        三是肥藥混噴,保粒增重。在防控小麥赤霉病用藥的同時,加入腐植酸或氨基酸等葉面肥或生化制劑,實施藥肥混噴,保粒增重,提高小麥產量。
        四是正確施藥,確保效果。有條件的地區(qū)要選用大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開展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,畝用水量30公斤;機動彌霧機、靜電噴霧器畝用水量20-30公斤;應用植保無人機防治時,畝用水量不宜少于1.5公斤。提倡在防控赤霉病的藥液中添加助劑如有機硅、激健等,增加滲透性和粘著力,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病效果,減少農藥對環(huán)境的污染。
        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指導服務
        一是強化監(jiān)測預報。按照測報技術規(guī)范,定點進行監(jiān)測,并組織鎮(zhèn)、村農技人員進行大面積普查,掌握病害發(fā)生發(fā)展動態(tài),經技術部門會商分析小麥生育進程,并及時與縣氣象部門溝通,掌握天氣變化情況,綜合分析、準確研判赤霉病發(fā)生趨勢。
        二是規(guī)范采購防控藥劑。今年我縣提前籌措資金,經專家評審、公開招標,集中采購氰烯·戊唑醇、丙硫菌唑·戊唑醇、戊唑·咪鮮胺三種藥劑,克服疫情影響,及時將藥劑發(fā)放到戶,確保赤霉病防控第一遍用藥全覆蓋。
        三是強化技術指導和培訓。充分利用報紙、電視、廣播、明白紙、條幅、微信群等多種形式,及時將小麥赤霉病防控技術送到千家萬戶。在防控關鍵時間,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,深入田間地頭,指導農戶把握適期,選準藥種,正確施藥,防止出現(xiàn)盲目用藥、跟風打藥的現(xiàn)象,保證農藥減量目標的實現(xiàn)。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,采取線上、線下相結合的方式,加大對鄉(xiāng)鎮(zhèn)農技人員、種植大戶、家庭農場主、專業(yè)化防治服務組織的法人和機手的培訓力度,提高技術指導能力和防控水平。
        四是大力開展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。小麥赤霉病防控窗口期短、防控技術要求高,在新冠肺炎疫情警報尚未完全解除之際減少人員聚集,廣泛動員專業(yè)化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參與小麥赤霉病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服務,開展互助式、托管式、承包式的服務方式。對統(tǒng)防統(tǒng)治、群防群治不能覆蓋的農戶,組織發(fā)動代防代治,確保實現(xiàn)防控全覆蓋。持續(xù)提升專業(yè)化防控的綠色含量,引導應用綠色防控技術、使用高效植保機械,推動“機器換人”,努力提高農藥利用率,提升病蟲防控效果。
        五是建立防控示范區(qū)。我縣已在通榆鎮(zhèn)建立百畝赤霉病防控示范區(qū),強化新技術、新藥劑、新劑型、新藥械等示范推廣,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科學開展小麥赤霉病的防控工作,發(fā)揮由“點”到“面”的示范帶動作用。
        六是加強農藥使用安全宣傳。廣泛深入宣傳科學安全用藥知識,大力推廣應用高效、低用量、低風險的化學農藥,做好安全保護措施,確保施藥人員、周邊種養(yǎng)區(qū)的安全。加強宣傳農藥包裝廢棄物隨意丟棄的危害性和安全回收的重要性,讓農藥生產者、經營者和使用者明確各自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,全面做好農藥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工作。
      掃一掃,手機分享